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的里约奥运会终于顺利地拉开了帷幕。我们也再次感受到了“番茄炒蛋”的亲切。还是一样的颜色,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不变的气势!当然,赛场上运动员的拼搏比起我们平时聊的时尚八卦显得阳刚带劲得多,但是别急,因为在竞技场上,依然少不了关于“如何穿好如何穿对”的那些事儿。
别看现在满街的耐克标马阿迪达斯,运动不运动的都有那么一两身专业的行头,其实老祖宗们最早穿衣服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功能性的分工,生活中无非是打猎吃饭和睡觉,于是人们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属于“体育”的专用品在人类开创的服装文化史上出现得很晚,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这之前,体育却早已经在人类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当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运动装”,但这并没阻碍体育活动中着装的丰富变化。
“裸奔”之初的“肉搏”
竞技体育源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尽管与东方悠远的历史相比,古希腊文明迟到了2000多年,但在这块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生活富足以及信仰至高的土地上,人们以敢于竞争和冒险的性格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竞技体育形式。在根据河马史诗记载和南海米诺王传说而发掘出的文物中,当时体育的盛况和参加者的着装都被完整地以壁画、壁饰的形式保存下来。在克里特时代,参加斗牛竞技的勇士着装是胯裙,是一种短至大腿中部,色彩艳丽的下装,很好地突出了人体干练的曲线和肌肉美。也是一种专门为运动项目而生的服饰。
(好奇宝宝可以试穿一下女朋友的短裙去夜个跑)
到了城邦年代,由于战争的蔓延,人们在审美上更倾向于赞美宙斯般的健壮体魄。(据说,现在也是呢。)而这在当时逐渐成型的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由祭祀众神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而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同样,在古希腊,寻求神灵的庇护和拥有强壮勇猛的武士,也被认为是每一个城邦的立国之本。为了表现力量和人体的自然美,当时斯巴达克人都是裸体参加奥运会竞赛。
这其中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传说。相传,最初的古代奥运会运动员是披着兽皮比赛的。在一次比赛中,一身披狮子皮的选手,不慎将狮子皮脱落到地上,顿时赤身裸体,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最后成功击败了对手。在这次意外的“事故”中,人们发现裸体更能体现肌肉的健美,领略到了这种特殊的魅力,而赤身比赛的习俗也因此而形成。
曾盛行一时的体操“Gymmastics”就有“裸体”之意。这种不着任何服装的方式在整个世界服装史堪称一种独特的现象。
有说法认为“裸奔”是从70年代兴起的。当时英国的体育场内出现的一位裸奔的“勇士”事后还被以“损害公众形象”的罪名罚了10英镑。这或许只是向古人的理念致敬吧。运动伊始,人的确是不怎么穿衣服的。
遗憾的是,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渐渐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这也让曾经乐于全民倾巢出动的希腊人对此失去了兴趣。而后基督教又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黑暗状态,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紧接着一系列的战争以及灾难让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渐渐的,一度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废墟,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也带着最初的习俗不复存在,
奥运之后的时尚
自19世纪初开始,就不断有人尝试恢复奥运会。直到19世纪末,在法国贵族顾拜旦及其他奥运先驱者的努力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才得以重返历史舞台。但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运动员还是穿着与常人毫无两样的衣服参加比赛。
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运会来到了法国巴黎,这届奥运会的比赛持续了5个多月,女性运动员也首次登上赛场。如今的时尚之都在当时也是风尚的源头,女性形象破天荒地第一次登上了那一届的奥运海报: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剑侠,一手拿下三剑客的佩剑。不知道是那时的巴黎人便具备充分的女权精神还是说他们的时尚敏锐度使他们希望通过女性的角色在运动世界中传达美的感知。
不过,直到1908年的奥运会上才出现了较为“专业”的运动服装,并且代表团也有了统一的服装出场。
当来自资产阶级的女性希望更多地参与到原来由男性垄断的社会圈中时,那些为她们而服务的设计师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在服装上做出最为直观的改变以取悦这些有钱的贵妇。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渴求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20世纪初服装革命的方向。在“运动装”这个概念还没出现的年代,传统服装的厚重和繁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体验网球、自行车、骑马等运动的乐趣。即便是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专供打猎外出所设计的装备的男人们,硬质的面料也因不透气不吸汗等弊端而显得过时。
当然,在那时的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只是象征性地参加了一些表演项目,比如一些原本就是名媛贵妇们周末郊外狩飨时保留节目的贵族运动,当时女性运动员的跟她们平时参加上流社会郊游时并无大异,平顶带繁复头饰的礼帽、蕾丝花边的长袖衬衣,束在长过脚踝的裙子,连鞋子都看不见。
然而,女人们噱头大于实质的登台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运动和时尚之间的作用开始形成了。1913年前后,法国出现了一批专门设计运动装的设计师,如加布利尔·香奈儿(GabrielleChanel)。她把内衣结构加以演变,采用松软的面料搭配宽松的剪裁,极大地满足了当时人们的运动需求。法国早期重要的时装设计师让·巴铎(Jean Patou)也因为当时网球名将苏珊·兰利(Suzanne Lenglen)设计网球服而出名。直到今日,网球女装依然保留了多褶白色短裙和发带这些来自巴铎设计的元素。
(1920年代的Chanel颇具运动风格的女装)
(1926年,两位法国的网球运动员身穿Jean Patou设计的网球装)
服装的休闲运动化也让皇室成员渐渐摒弃了奢华之下过于繁复的衣着习惯。素有“皇室时尚偶像”之称的爱德华八世就常穿当时的“高尔夫服装”灯笼裤。他还把热情奔放的费尔岛(Fairlsle)毛衫和灯笼裤搭配在一起,缔造了威尔士亲王所独有的经典风格。而之前只有专业运动员和小孩才会选择的针织衫也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为流行。
除了款式上的变化,在面料上,运动也一度是时装世界里的缪斯。在1935年获得专利的尼龙在男人的袜品方面大显身手。而新型面料在延展性、舒适性等方面的革新让华学富、泳装的性能都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Jantzen公司还运用新型面料研发出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流线型泳装。
(1930年Jantzen的泳装广告)
至此,运动装已成功地渗透岛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从棒球夹克到运动鞋、从橄榄球衫到运动裤,运动与时尚前所未有地关联着,也成了男人们感受时尚风向最简便的渠道。
复合之下的互动
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用用重金邀请了退役的体育明星加入影片拍摄。这是电影、明星与运动的第一次开始亲密接触。成功的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人们新的追捧偶像。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相关运动产品的衍生,也使得体育世界越来越商业化,时尚化。直到现在这种关联也依然存在。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由于政治的阴谋,让它成为被人们想要要从奥运史上抹去的一次不光彩竞技,但如今人们却依然念念不忘那些身着时尚考究运动服装的德国运动员,这也许是设计与品质第一次登上奥运舞台,也从侧面说明奥运会开始向一场属于时尚的聚会更加靠拢了。那时,运动员的比赛装与如今的运动服饰对比区别已经不大了,尤其是在短跑等项目上,“跨栏背心”与现在的短跑服装几乎没有区别。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运动服装以时尚的状态全面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说这场盛会给服装世界带来的清新之风是历久难忘的。那时整个世界处在经济复苏时期,人们也因变得富裕而更加追捧视觉上的享受。于是丰富的视觉感受开始融入到服装之中,各种适合制作运动服装的新材料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运动服装开始更多地被纳入时尚的范畴,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开始喜欢身着运动装在世界的大街小巷中流窜,运动和时尚的关系开始越发亲密。
(这是参加1964年东京夏季奥运会时英国代表团的制服)
此后的运动装,迎来了真正的发展和扩充,而奥运会也在竞技之外多了一层展示时尚的功能。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时尚大牌的全力支持,比如,Dolce & Gabbana为意大利足球队设计的紧身球服;
Armani为意大利运动员设计参赛队服;
Ralph Lauren为美国队设计制服,
Stella McCartney则继续和Adidas合作为英国队员换装……
奥运会早已不再是运动员独享的舞台了。
那么问题来了,2016里约奥运会的最佳着装奖你觉得应该花落谁家?
澳大利亚队
加拿大队
韩国队
瑞典队
英国队
美国队
法国队
德国队
意大利队
古巴队
巴西队
中国队
————祝各位运动员吃好喝好比赛状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