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起自打副热带高压强势归来后,我市气温火力全开,高温范围一日日扩大,前些日子那种“雷雨+烈日灼心”的剧情没有再上演。这几天的天气,只能用“热热热”来形容。小编的心都被热"化"了!
高温连成一片
昨日我市除庆元外,其他各主城区最高气温均超过35℃,全市高温榜前三分别为:莲城39.5℃、青田39.2℃、云和38.2℃。另外,全市有232个站点超过35℃,104个站点超过38℃,16个站点超过40℃,其中青田石溪乡最高,达到42.8℃。出门秒秒钟被晒化的节奏。
出门前,还是嫩白如我
回到家,就是这副模样
小编想说,防暑防晒马虎不得!
高温还会持续多久?
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仍得太阳“恩宠”。不仅最高气温比之前高一个台阶,而且高温持续的时间也很长。今日全市各地气温“起跑线”虽不同,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朝着高温线迈进,甚至更高,上午10点,各县市区最高气温均已攀升到了30℃以上,其中丽水城区10时气温已经达到34.4℃,预计今天白天我市的莲都、青田、缙云、松阳、景宁、云和、遂昌部分地区将出现37-39℃的高温天气,局部可达40℃左右。小编的心都被热“化”了。即便23日起我市雷阵雨条件转好,午后局部地区会有雷阵雨出没,但丝毫不影响夏姑娘热情似火的心情,市区最高气温仍在38℃上下这样的高位徘徊。
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古时大暑分三候,初候“腐草化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节气养生
炎炎夏日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不适的困扰,情绪的困扰也日益明显。“夏季情感障碍症”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
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现代医学生理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血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发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人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防止“情绪中暑”的发生: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证睡眠。情绪与睡眠亦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第三,要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第四,要注意养气。日常生活应保持不急不缓、心平气和的状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