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历一次打折促销季,就就像考了一次数学考试。所以这些题你都做对了吗?
十月中旬的某一天,当我们收到双十一店家发的第一条短信的那一刻,就该知道事情已不简单。
从此刻开始,你的生活会从头到脚充斥着双十一的宣传,病毒般地吞噬着每个人的理智直到11.11到来的那一天。没猜错的话,现在你的购物车已经开始逐渐膨胀起来了。
打住!!先不要急,我觉得现在看购物网站看得失去理智的你就需要这一篇文章,清醒一下。
我们首先做一个应用题假设:
小红——一个勤俭节约的女大学生,为了省钱,她在一个月前就把所有想购买的东西放进购物车,准备等着双十一大减价再购买。结果临近那几天,小红发现自己的购物车还差100元就能参加双十一推出的满400减50活动了,为了参加这个优惠,小红又选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凑单商品,好不容易凑够了400,小红发现自己原本加入购物车的商品又有了买三送一的优惠,点击三份后,购物清单总价飙至700+,凑到800就可以再进行一次满400减50了。
这样兜兜转转下来,原本只花300左右就可以达成购买需要的小红在双十一期间整整花掉了800多,并且还乱买了很多原先并不需要的东西。这样往实际算,其实只增加了购买的商品的性价比,而真正的需求性价比却大大降低了。
所以今天,ToFi就来扒一扒我们平常在购物上经常碰到的一些打折套路,来看看它们实际上到底划不划算!
1⃣️、打折/降价
(套路指数